|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和制度简介发表时间:2022-05-13 15:41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和制度简介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制度,从20 世纪70年代末起步,在20 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起来,并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壮大。 一、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改革开放之初,继续教育实行由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的制度。199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继续教育工作。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发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管理体制;人社部负责对全国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制定继续教育政策,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社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组织实施;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本行业继续教育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 二、继续教育的立法工作与时俱进 20世纪80年代,国家先后出台了企业科技人员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87 年12月,国家教委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首次明确继续教育的对象、任务、课程设置、开展形式以及学习证明等内容,标志着继续教育工作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1995年印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全面规定。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发布,标志着继续教育的立法取得新进展。近年来,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和人社部共同印发了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立法建设。 三、继续教育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从1983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将科技干部纳入全国性干部培训规划开始,历次全国性的规划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行规定。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主管部门会在同期出台相应的规划,如《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规划纲要》《2003~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等。2011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颁布后,人社部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高级研修项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进行规定,明确各项配套制度。 四、专业技术人才被纳入国家重大人才培养工程 2003年,中国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和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并被纳入国家人才队伍。2005年,人事部会同11个部门、协会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06年,这一工程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组织实施的重大人才培养工程。2010年《规划纲要》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确定为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人社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工程得到有效落实。 五、新一轮知识更新工程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提升,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社部、财政部等决定2021年至2030年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制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卡脖子”问题、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围绕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大规模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100万名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推进分类分层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工程设4个重点子项目:一是高级研修项目,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每年举办300期左右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培养2万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项目,以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每年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0万人左右。三是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才8万人左右。四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分期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同步推进培训项目、专家师资、教材课程、课题研究、在线学习等建设,更好发挥基地培养人才的平台作用。 |